国卫办医政函〔2023〕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2019年以来,我委组织开展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我委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和有关医疗机构典型做法,对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流程医疗服务水平
(一)加强相关科室能力建设。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手术科室建设,强化相关科室设备设施配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宣贯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能力。同时加强精神(心理)科、麻醉科、手术室、药学部、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临床营养科等建设,围绕外科手术患者诊疗需要,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提高加速康复外科认识水平。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有关医院要加大培训宣贯工作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的认识,促进医学模式和理念转变,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外科手术诊疗管理全过程。要加强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构建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增进患者和人民群众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有关诊疗活动顺利开展。
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实施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相关专科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领导担任负责人、医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各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审定加速康复外科病种和手术目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实施方案等,制订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其他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可以参照制订符合本机构实际的制度方案,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模式融入日常诊疗工作。
(四)细化工作落实。鼓励各有关外科科室成立科室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小组,在本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委员会指导下,落实医院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科室加速康复外科实施管理工作。可选择本院诊疗水平较高、条件比较成熟的科室和病种先行实施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针对影响手术实施效果、患者康复进程和医疗服务效率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如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并发症处理、输血管理、早期康复介入等,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五)完善诊疗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多学科协作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开设相关病种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探索建立专病临床诊疗中心。根据诊疗需要,由外科牵头,麻醉科、手术室、药学部、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临床营养科等共同研究明确术前准备方案、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强化用药指导,康复早期介入,保障输血安全,提供营养支持。
(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关医疗机构要围绕患者诊疗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实现医疗服务流程再造。推广实施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日间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等。探索形成患者接诊、治疗、转诊、管理的科学流程,构建“诊、治、管、康”全流程的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三、加强关键环节管理,提高诊疗效果和医疗服务效率
(七)完善术前评估。实施相关手术前,要组织相关科室对患者病情和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有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诊断、确定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症。必要时可组织心内科、呼吸科、临床营养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和集中讨论。要根据患者自身基础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合并症情况等,合理确定手术方案、术后康复方案等,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
(八)做好术前准备。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完善术前准备,调整到适宜手术的生理、心理状态,纠正影响手术正常进行或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增强患者免疫力和耐受手术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术前戒烟禁酒、保证充足休息和健康饮食,根据需要调整日常服用的有关药物;做好出凝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按照有关临床指南规范给予恰当的预防或干预措施;合并感染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有效控制感染和并发症;营养不良、血红蛋白偏低的患者,应当在术前加强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等。
(九)提高手术质量。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路径、麻醉方式等,按照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精准、微创、高效的原则实施手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反应,综合施策预防并科学处置手术并发症。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应激。科学评估输血需求,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减少血液成分及血制品输注,控制输血并发症。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基础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降低感染风险。
(十)加强术后管理。规范术后镇痛,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合理膳食和营养,鼓励患者及早进食、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恢复。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排痰操作、管路护理等。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防止跌倒、坠床、误吸、血栓形成、医疗机构内感染等发生。强化康复早期介入,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十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医学模式转变,加强人文关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重视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对各相关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识别、干预患者心理问题,必要时请精神心理专科医务人员会诊。
四、优化政策环境,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十二)综合运用管理工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有关医院要积极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实施管理工作与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手术)质控、考核评价等工作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工作效果评估、反馈、改进机制。可以参考我委组织制定的加速康复外科相关工作评价指标(见附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开展评价工作。持续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鼓励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终端等运用到医疗服务管理,鼓励通过信息化开展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和监测,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管理水平。
(十三)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将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制订完善相关病种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等实施考核评估。对于在提高医院床位周转和服务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加快恢复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和医疗团队,在绩效分配过程当中予以考虑。
(十四)加强总结宣传。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梳理本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同时加大工作成效宣传力度,营造全行业、全社会支持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鼓励有关医疗机构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对先进个人进行表扬表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我委将适时组织开展经验推广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3年4月1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